全国环保严查缓冲季,硅胶企业是否松口气?
“我们害怕每个太阳升起的早晨,工厂外警车 、执法车 、甚至便衣 、甚至出动无人机 !”这是去年供给侧与去产能、原材料飞涨的情况下,运动式、“一刀切”式环保过程中一些民企老板内心的真实写照。
早在2018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“回头看”时,生态环境部就专门制定了禁止环保“一刀切”工作意见,明令禁止一律关停、先停再说等简单粗暴的敷衍行为,避免集中停产停工等,记得在硅橡胶制品行业里面,不知有多少做周边辅材,辅助加工的中小型企业都被打散,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相关环保企业逐渐关停,导致产业链断裂,交期达不到生产出现难题等等原因。
然而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,大家也都感觉到了,个别地方为了缓解头顶的环保压力,对餐馆、汽修店、洗车店甚至馒头店等统一关闭,不但严重干扰了市场的正常运营,还造成了广大老百姓的不便。
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,个别地方把经济发展与环保对立起来,错误地认为,严抓环保就是要搞“一刀切”,就是要“全部关停”,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。
不过,值得欣慰的是,今年的环保依然严苛,但一切似乎变得有所不同。
近日,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通知,向社会公开征求《关于做好引导企业环境守法工作的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意见。《意见》明确要求,建立单位内部“首接责任制”,对行政相对人实行有关事项“一次性告知”;对一般违法行为慎用查封、扣押等措施,严格禁止“一律顶格处罚”“一律关停”“先停再说”等简单粗暴行为。
“一刀切”式的工作方式看似雷厉风行,实则是变相的懒政怠政。
一些地方和单位将本该细致长久的环境治理工作,变成了简单粗暴统一关停来应付,实则把原本自己应担之责变相转嫁为群众和企业的负担。
虽说治理污染是为了百姓,最后却是老百姓买单。
比如2017年,仅是京津冀地区就有超17.6万家的“散乱污”企业在9月底前被全部关停。
环保执法本是好事,但一味的拆除、关停,善后工作不到位,使本来意义重大的“保卫蓝天行动”变成了无数中小民企的哀号。
企业不易,能在环保严查下生存下来的企业更不易。在这场“一刀切”式的风暴中,又有多少合法企业被“错杀”。
好在此次国家层面出手叫停环保一刀切的做法,为众多中小企业带来了福音。
生态环境部发文
各省纷纷禁止“一刀切”!
首先是环境部官方发文:
然后是人民日报声援。
其他各省份发出通知禁止“一刀切”
河北
山东
河南
湖北
江苏徐州
环境部部长:决不允许平常不作为,督察时乱作为
此前生态环境部透露了关于2018年环保督查的具体内容,其中出动18000人(次)的督查力度,让2018年的环保督查瞬间在网络点燃,各大媒体纷纷报道。
2018的环保督查将以3倍的差距把2017年的环保风暴甩在身后,跃升为最新史上最大的环保督查。
可以说一边是即将到来的最大环保督查,一边是最严的“环保一刀切”禁令,2018年的环保风暴正在掀起。
其实早在今年3月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,就有记者向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提问道:“去年,中央环保督察实现了全覆盖,成效得到了认可,但公众还是对一些地方因为担心督察而直接对企业进行‘一刀切’关停的行为表示担心。”
李干杰表示,环保“一刀切”是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和官僚注意的典型代表,生态环境部对此坚决反对,严格禁止!
人民日报于2018年8月发表《“一刀切”可能是懒政》一文,认为不顾实际、简单粗暴地搞“一刀切”,看似执行政策雷厉风行,实则只顾自己方便,不顾群众方便不方便。避免脱离实际的“一刀切”,需要下更多“绣花”功夫,克服急功近利的思维、拒绝只图省事的懒政。
可见“一刀切”的做法已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,地方有关部门若再不加以改正只能说是与中央基调背道而驰,势必引发群众和企业的不满。
大搞“一刀切”
受伤的终将是中小企业!
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,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有4000万家,占企业总数的99%,贡献了中国60%的GDP,50%的税收和80%的城镇就业。
同样,在全世界,中小企业都是一国经济的主体力量,是最受重视的群体。
在欧盟,共有2000多万家中小企业,占欧盟企业总数的99.8%。其中92.2%是雇员少于10人的微型企业。
然而,2016-2017年以来,在去产能、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,很多行业的广大中小企业成为了去产能的对象,特别是在雾霾压顶的情况下,中小企业被“一刀切”式关停。
于是本就脆弱的中小企业在“一刀切”的高压态势之下又不得不进行一轮轮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,以求符合环保要求标准。
而现实却是这些小企业往往是最缺乏资金的一类群体,高压之下他们只能进行借贷来进行企业的环保升级,这就导致了一旦他们的债务链条断裂,高昂的负债势必将他们推向破产倒闭的深渊。
而且现在自主创业的小企业又基本都是70、80后的人群,肩上担负一家老小三代人的生计,难怪他们哀叹到:“像这样‘一刀切’,让我们怎么活呀!”
一轮又一轮的环保严查下,也导致许多民生怨言。
工厂因环保问题被迫关闭后,工人们就面临着下岗失业,这也是在变相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,势必导致工人们工资的进一步下降。
然而他们在无奈之下,生活还要继续,孩子需要上学,父母需要善养,这又该怎么办?
所以说,若不加以重视和解决“一刀切”很可能引发的是“倒闭潮、失业潮、降薪潮”等更为严重的社会民生问题。
可以说,“一刀切”最先带来的很可能不是环境的改善,而是整体经济的后退!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有媒体将相关新闻的标题拟为“把企业全部关停,等空气好了大家一起喝西北风!”,如此看来也不无道理。
地方有权利,但企业可维权
那么再说说地方到底有没有权利关停企业,以及已经无辜躺枪或可能即将躺枪的受害者又能否讨回损失的问题。
1.地方到底有没有权利关停?
答案是:有权利。但存在两个普遍的问题:滥用权力和不按规矩办事。
1.滥用权力,关了不该关的
什么是滥用权力。就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实施集中停工停业停产、一律关停等过度操作的行为。
当前治污行动中,形成了一股关停污染企业的风潮,并且由于环保高压态势,执法实践中出现了“一刀切”、追求效率、忽视程序要求的倾向。
2.不按规矩办事,处理违法时自己也在违法
什么是不按规矩办事?这个在法律上也有个高大上的说法,叫“程序不合法"。
意思就是,即便有问题,地方在执法时也要按照程序办事,绝不能走哪关哪,执法全凭一张嘴,我说关就得立刻关。
这些鲁莽随意的执法方式,在本次禁令中是严令禁止的。
《行政处罚法》第四十二条规定:
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、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、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,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。
当事人要求听证的,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。
对于那些涉及行政相对人重大利益的行政处罚,听证是他们的法定权利。
如果你遇到地方执法时有人向你说“先停再说”,这时对方就是不按规矩办事,法律没有“先停再说”这一套。
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也是这次国家重点整治的对象。
环保,一定要严查。但严查不是瞎查!
现在的情形是,一些必须严查的经过一阵风的监督后,开工了。
一些与污染环境八竿子打不着的,各种设备拆掉,封掉,甚至毁掉……
环保执法要做到有的放矢,这样环保才有力,才服人心。
一般有污染的厂,被封掉,企业主内心会觉得受伤,不服气。
没污染的,被封掉,除了经济损失,内心也充满了深深的失望……
2.已经被或即将被一刀切躺枪的受害者,除了吃哑巴亏,能维权吗?
答案是:必然可以。
从去年到现在,在关闭的这些大小企业中,存在相当数量被误伤的情况。
对于那些已经采取了“环保一刀切”的地方受到损害的企业或个人是可以依法维权的,这类企业严格意义上并没有违反法律。
你可以要求行政赔偿,给你造成了多长时间的损失,多大额度的损失,这都可以赔偿。
即便对方是一种所谓合法状态做事情,那也会涉及到行政补偿,这个也可以申请。
所以,执法机关也必须遵照法律程序要求,否则要为错误的行为付出代价。
同类文章排行
- 如何防止硅胶套出现变形,寿命老化异常的原因有哪些
- 二甲基硅油是什么,它在硅胶材料里能起到什么作用
- 水壶密封圈老化破损,导致寿命下降的原因有哪些
- 硅胶材质餐具的优势您都了解吗?
- 硅胶制品源头工厂:科普硅胶制品的独特特性
- 儿童磨牙棒到底如何选,它的安全性能您都了解吗?
- 硅胶制品在成型过程中的不熟,该如何面对
- 详解硅橡胶制品的优点和缺点
- 硅胶制品厂家浅谈关于硅胶成人用品
- 硅胶假体制品在鼻子内能存留多久呢?会不会消失呢?
- 精致实惠的硅胶礼品,你应该拥有它!
- 浅谈:未来五年硅胶制品厂家发展趋向
- 硅胶制品优势在哪里?
- 硅胶手环定制方案麻烦吗?
- 帝博硅胶制品提示东莞地铁一号线年底开工
- 硅胶厨具出现粘黏现象,主要原因是什么?
- 中国橡胶协会第九届选举大会圆满杰出!
- 橡胶制品产业在汽车市场占大分量
- 硅橡胶制品产业运用领域,你都知道哪些?
- 了解硅胶制品厂家产品外观不良问题如何应对
最新资讯文章
- 硅胶密封圈的功能及介绍
- 精美手机防尘塞
- 硅胶手套可以帮你成为一名完美的大厨
- 瓦克将展出为中国市场定制的液体硅橡胶制品
- 帝博2013年香港环球资源展会
- 硅胶饰品的分类都有哪些?
- 硅胶制品比其他热塑性制品都有哪些优秀特点
- 创意硅胶厨具,让做饭成为一种乐趣
- 教你如何区分各种硅胶制品的好坏
- 模具自拆线是影响硅胶制品外观质量的主要因素
- 硅胶厨具等硅胶制品都需要过那些检测标准
- 硅胶产品和PVC产品怎么区分?
- 食品级硅胶制品是一种高活性的绿色产品
- 150mm 球体硅橡胶制品常见问题解析
- 硅胶制品为什么会老化
- 硅胶烧烤刷
- 硅胶手环的发展和作用
- 导致硅胶制品难拆边的几个原因分析
- 成型硫化时间对硅胶制品有什么影响
- 定制硅胶套要注意些什么?